最新加盟信息
随着全屋定制行业的新起,全屋定制行业对各类创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对不同的人才聘用,新型的数字化工厂正悄然引领制造业的转型,并推动着制造业的中心迈向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和系统。所以,新型的数字化工厂是什么?生产线跟传统生产线相比又有哪些不同?
一、什么是工业4.0?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二、定制家居的生产流程与发展阶段
定制家居的生产流程/工艺需要一定的时间,传统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使是不同厂家品牌,但大体生产工艺流程也是差不多的。
传统生产线
传统生产线除了基础生产设备,质检、产品调整、包装、运送基本都靠人力来完成,所以相对传统生产线的品质稳定性相对就较为弱化一点。以下几点是传统生产线主要问题:
人工增加:传统生产线大量使用人工,增加了某些危险性大的工作风险。降低了制造业的效率。出错率、落单率更高。
产能偏低:制造商无法更透彻了解制造生产流程,生产量和生产效益偏低。且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更花时间。
品质细节把控较弱:细节处理需要靠人工解决,导致品质与出错率较高,不利于终端口碑。
所以,传统制造业的进行物联网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的。
2、工业3.0有哪些技术支柱?
电子信息化时代,即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现在。在升级工业 2.0 的基础上,3.0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再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良品率。分工合作、机械设备寿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此阶段,工厂大量采用由 PC、PLC/单片机等真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3、工业4.0的特点与优势
对于全屋定制行业来说,许多工厂已经提前进入工业4.0探索期。
在当今的家居工业格局中,主要分成品家居、传统手工打制家居、和工业定制家居三个细分市场类别,而对于制造业来说由三个部分组成,智慧生产,智慧物流,智慧服务。工业4.0中C2B智能生产是4.0和3.0最大的区别之一,智能生产很好的满足了客户对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智慧制造将是全屋定制行业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
提升制造速度
过去在工业1.0、2.0到3.0的时代,一定要透过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销售五大模块,都是固定的环节,缺一不可。而“工业4.0”是应用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提高制造业水平,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通过决定生产制造过程等的网络技术,实现实时管理。
工业4.0的生产线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生产面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保证均衡生产。可生产一站式解决所有的加工工艺,一个工厂只需要几个工人就能达到一个中等加工厂的生产量,从板式家具拆单、排孔、五金定位、板材优化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轻松实现,简单易学不但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还节省的大量人工成本。
提高生产工艺
工业 4.0 柔性生产线最大的特点就是多系统间的合作。通过将原来独立的各个生产过程,连结成一条智能协作的生产线,实现了生产全程不经人手不落地,大幅度的缩短了每道工序之间的耗时。同时生产周期的缩减也让物流的转运进一步的加快。在产品品质上,因为引进更高效的智能设备,生产的产品工艺更精湛、出错率更低。
降低错单率
4.0柔性生产线可将同一个订单的所有板件分拣出来。全机械化完成。效率比人工分拣高得多,且误差率极低。在漏单方面,也区别于传统流水线,减少人工的同时,增加机械的重复筛查保证不漏单。
结语
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是从柔性化到敏捷化到智能化再到信息化。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现在全屋定制企业已经由工业3.0向工业4.0开始转型。品牌实力、发展规划的不同,各大品牌工业4.0完成程度也不一样。经销商在考察工厂时,除了关注工厂的机械设备、原材料储备。也要关注品牌工厂的发展规划、工厂管理设计理念。品牌与经销商是长期合作关系,关注品牌的硬实力也要关注品牌的成长空间。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 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九正建材网